• 首页
  • 粮食
  • 蔬菜
  • 果品
  • 水产
  • 酒水
  • 饮料
  • 茶叶
  • 畜禽
  • 食用油
  • 资讯
logo
  • 首页>
  • 水产 >
  • 正文

何帆:怎么看一季度经济?要不要继续刺激

2023-04-25 13:39:43 来源:第一财经

上周,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,GDP增速4.5%。这比之前市场普遍预期的要高一点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谁的贡献更大?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,GDP可以分成三个部分:消费、投资和净出口。消费和投资代表了内需,净出口代表了外需。这就是常说的“三驾马车”。

哪匹“马”最卖力?

一季度最大的亮点是出口。3月当月,中国出口增速按照美元计价的话,增速是14.8%。按照人民币计价的话,增速是23.4%。

大超预期。不是小好,不是中好,是大好。

要知道,从去年10月开始,出口增速就奔着-10%去了。

公布出口数据当天,很多小伙伴把之前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报告撕得粉碎。

可是,为啥出口这么猛呢?我打听了一圈,有两种主流的解释。第一种解释是,3月出口的货物其实是之前就签好的订单,后来由于各种原因,导致前两个月耽误了生产,所以集中到了3月。

第二种解释是,虽然发达国家的需求下去了,但是俄罗斯和印度的需求突然增加了,所以是个结构替代的关系。

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有个出口企业老板告诉我,看到这个数据,他觉得自己可能被踢出了外贸的队伍。

再看剩下的两匹“马”:投资和消费。

一季度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是5.1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是5.8%。

乍一看,消费似乎更好。尤其是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了10.6%,增速很高。不过要注意,这是个同比数据,是跟去年同期相比的。去年3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-3.5%。这就是基数效应,上一期的基数低,这一期的增速自然就高。要是按照环比折算一下呢?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:3月消费的复苏情况似乎比前两个月还要弱一些。

投资内部分化很明显。看投资主要看三个方向:基建投资、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。

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比较好,一季度同比增速分别是8.8%和7%。这背后有地方政府的努力,也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功劳。啥叫结构性货币政策?简单地说,就是“滴灌”,定点支持。比如说,央行对设备更新类再贷款的利率只有1.75%,很多银行为了享受这个优惠利率,都在加大对制造业贷款的投放力度。

房地产基本上还是躺着没动,一季度同比增速是-5.8%。新开工面积下降得更明显,一季度同比增速是-19.2%。房地产领域唯一改善的指标是竣工面积,一季度同比增速是14.7%。这说明现在房地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就是“保交楼”,在不断地赶进度,拿地、开工之类的事情,等活下来再说吧。

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,我国经济确实在复苏。但是,一季度经济的复苏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。

分歧就来了:这种情况下,怎么看待接下来的经济走势?宏观政策要不要继续加码刺激?

有观点认为,现在的经济复苏才刚刚开始。理由是,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,在正式摆脱疫情影响之后,经济能够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恢复得比较快。所以,到了二季度经济复苏还会加快。稍安勿躁。政策要适度适量,小心经济过热。

也有观点认为,很难出现强劲的复苏,经济还会持续低迷。疫情给经济留下了很深的“疤痕”。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财务上,大家还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走出疫情的阴影。所以,政策不能松劲,还得继续发力,刺激经济。

我看看左边,又看看右边,忽然发现,其实他们争吵的不是一个事。

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。

一个球掉到了地板上,你说它会不会弹起来?

当然会啦。就在球落地的那一瞬间,你就知道,它一定会反弹起来的。经济也一样,有跌就有涨。这就是乐观的理由。

顺便告诉你,二季度数据大概率也会很好看,所有指标的同比增速都会很高。当然,你也知道了,这是同比,是跟去年二季度比的。

再说掉到地上的球。这个球会弹到原来的高度吗?要是不给它一个新的助力,它是弹不到原来的高度的。你再想想,要是地板没那么硬,很松软呢?反弹的高度会更低。经济也一样,找不到增长新动力,经济反弹的力度就会更小。这就是悲观的理由。

那是不是一定要让球反弹到原来的高度呢?也不一定,看你自己开心不开心。

经济反弹呢?政府心里其实有个目标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新增就业目标是1200万。这就是政策最终的目标。而要达到这个目标,球自己弹的力度肯定是不够的。

其实,球在没掉下去之前,也没有达到这个高度。

所以,政府肯定是希望有所作为的,一定会出台刺激政策。

我们该怎么刺激经济呢?围绕这个话题的分歧更大。

有人说财政政策要积极发力,多干基建都不够,最好还能多发补贴。马上就有人反驳,财政已经很困难了,要是让政府再借钱,等于寅吃卯粮,以后麻烦更大。

有人说货币政策要发力,得先把利率降下来再说。马上就有人反驳,利率已经不高了,再降的话,银行受不了,老百姓的存款也没有保障。

说来说去,最没有争议的政策就是推进改革。毕竟能改的领域实在是太多了: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土地,随便一个领域,都有一大堆改革等着推进。

可是,改革总是要经历阵痛,才能见到效果的。改革看的是长期功效。宏观政策更关注的是短期的经济增长。

新冠疫情暴发之后,中国经济既遇到了总供给的冲击,经常停工停产,供应链受到了影响,生产遇到了麻烦;又遇到了总需求的冲击,封控没法出去消费,收入下降了不敢大手大脚消费。

哪个冲击更大一些?很简单,看物价水平的变化。要是价格涨,说明总供给的冲击大于总需求的冲击。要是价格不涨,说明总需求的冲击大于总供给的冲击。

不要说通货膨胀了,现在大家都开始担心通货紧缩了,那当然是总需求的冲击大于总供给的冲击。所以,要先做重要的事情,应该刺激总需求。

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,受伤最大的永远是最底层的人,而经济改善的过程中,这些人往往又是最晚得到实惠的。保增长,归根到底就是保民生。

甚至不只是为了保民生,经济增长还有更多的重要意义。自行车只有蹬起来,才能保持平衡。慢下来,自行车就会倒。如果能保持持续经济增长,很多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难题,都可以在增长的过程中消化掉。如果增长放慢,很多原本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,都会浮出水面,挡住去路。

(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,熵一资本首席经济学家)

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”。

关键词:

    为您推荐

  • 何帆:怎么看一季度经济?要不要继续刺激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热门看点:国网泸溪县供电公司开展乡村振兴入户大走访活动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播报:小折叠终极形态!moto razr 2023来了:超3英寸超大副屏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英国首相苏纳克,将被进一步调查!-天天时快讯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每日焦点!三峡五年累计收集驯养珍稀特有鱼类110多种 生态效益成效显著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新主见妈妈上海车展要看多少车?一台极狐汽车考拉可能就够了-世界最资讯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焦点报道:钼价较2月高点已腰斩 钢招量逐渐回升但存在压价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天天日报丨自学C#,要懂得善用MSDN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信用卡怎么选卡种 可以用这几种方法 当前通讯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认定正当防卫的要素有哪些|时快讯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动视官宣《使命召唤桌游》今年众筹明年上市_每日快播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邮报:巴萨寻求财务公平政策解决方案,可能出售拉菲尼亚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Nature:新研究发现STING信号通路在癌症转移起着关键作用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国联证券发布华海清科研报: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合同负债持续高增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如何按下科技创新“快进键”?记者实探南京科创最前沿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每日一笑:再甜不能甜孩子,再苦不能苦自己,这届父母是懂带娃的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新资讯:港股异动|新特能源(01799)早盘跌超9% 一季度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人民币34.67亿元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天天实时:天壕环境:4月24日融资净买入465.7万元,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1063.06万元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【焦点热闻】2023年中级会计师工作几年才能考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观众在“进化”,影视剧主创跟上了吗 全球视讯

    水产2023-04-25

果品

  • 吃一颗杨梅等于吃10条虫子? 专家提醒:这些说法对不对?
  • 北京2022年冬奥会、冬残奥会奖牌“同心”正式发布
  • 冬奥故事会丨一图了解冬奥会历届奖牌
  • 同心筑梦向未来——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
  • 外交部:美国针对亚裔仇恨犯罪数字令人痛心

蔬菜

  • 说好“一梯一户”却成了“两梯两户”,买方能否解除合同?
  • 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迎新机遇
  • 9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刑罚
  • 玉渊谭天丨中美再通话,“建设性”很重要
  • 环球时报社评:中美经贸需要建设性对话
  • 俄媒:莫斯科扩大新冠感染新疗法试点范围
  •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 | 追赶的勇气
  • 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完成“VA-2”道路排水系统修缮任务
  •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图片展
  • 美专家认为三大原因导致美国供应链危机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西洋食品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