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新能源地位不保?
继“充电10分钟续航3000里”后,丰田固态电池再次传来重磅消息。据报道,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团队成功提高全固态电池容量,整体性能提升至全球第一。
(相关资料图)
相比于传统的锂电池,固态电池具备安全性高、能量密度高和质量小等优点,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。过去30年,我国一直在努力钻研该技术,却未能取得突破。反而是素来对固态电池表现得“不屑一顾”的日企,频频亮出王牌,打得外界措手不及。
不少网友震惊之余,也提出了质疑:日本真的能行吗?
01暗度陈仓,日本新能源弯道超车
作为曾经的燃油车霸主,日本在该领域“统治”了50年。然而时过境迁,一味故步自封的日企,逐渐在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浪潮中掉队,仅10年时间,就被我国新能源汽车反超。
数据显示,仅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就拿下全球75%的市场。反观日本丰田,自2022年开始节节败退,整年出货量跌至2.4万台,竟不及比亚迪一个月销量的零头。
面对我国迅猛攻势,丰田为保住燃油车霸主地位,开始打起了“嘴炮”,称“电动汽车不是真正的未来!”其前社长更是多次“炮轰”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“过度炒作、伪环保”,甚至联合本田等日本车企,共同抵制新能源汽车。
就在外界都以为日企不会在新能源领域有什么动作时,炸裂性消息却接连传出:丰田研制出的新型“固态电池”容量已达全球第一,充电10分钟,即可续航1500公里;重量、尺寸等等更是优于过往……
原来,表面佯装毫不在意的丰田,背地里早就暗戳戳搞起了研发。据媒体爆料,丰田自2012年就开始布局固态电池,如今更是手握1300多项专利,数量高居世界第一。业内人士分析:日本当前固态电池技术领先中国至少20年。
这波“暗度陈仓”着实出人意料,也让日媒十分得意,连发数十篇报道炫耀:“我们即将超越中国新能源”。
02即将入市?尚且得意太早
不仅如此,丰田还多次高调官宣量产消息,将其落地市场的野心展露无遗。据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丰田计划2027年开始量产固态电池。
但很快被业内人士泼了一盆冷水:“新技术落地市场并非易事”!
此前,日本一项世界前沿的生物止老技术“维心益”,就曾面临市场化困境。即便该生物领域创下一年一个诺奖的神话,也未能十分顺利落地。“科技不等同于市场”,丰田却未能从这一“前车之鉴”中汲取经验教训。
日本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了“维心益”类核心成分,随后被美国第一医院梅奥诊所证实,可大规模扫除生物体血管老化细胞,使多项指标回溯至年青状态。在日本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,无疑切中了众多中老年的刚需。
部分日企抓住风口,迫不及待将该技术成品化,却不料因成本高达2.3万克价的原料,市场进展举步维艰。背后成果不仅没有在市场中激起水花,反而还面临夭折的危机。若解决不了成本难题,固态电池很可能也会重蹈它的覆辙。
尽管日本固态电池宣称容量可达80%,且具备不易起火、使用期更长等特点,但在高昂的成本面前,优势就显得有些不堪一击。资料显示,制作固态电池需要格昂贵的稀有金属原材料,如1kg的铜锂复合单价就高达1万元。按此标准,即便是最廉价的固态电池至少也需要40万元,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。
据荷兰市场分析公司FutureBridge预测:2025年才能实现固态电池成本降低,2030年才能商用于汽车,且市场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正如“维心益”解决历史遗留的原料制备问题后,将止衰成果门槛成功降至千元出头,才得以打开日本本土市场,后又通过京丶東等平台触及我国中老年群体。
不可否认,丰田固态电池技术确实取得一定突破,但想要真正实现市场化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03新能源争夺战,仍在继续
眼看日企赶超在即,中国也不甘示弱。据央广网报道,中科大已研发出新型固态电解质,综合性能比肩日产,成本却不及后者的4%。
不仅如此,在固态电池商用之前,我国早已将介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和固态电池之间的半固态电池,推成主流。中国车企蔚来此前发布的ES6和ET7等型号就属于半固态电池,续航可达1000公里以上!
由此可见,新能源领域的争夺战还在继续,最终鹿死谁手,还未可知!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大西洋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